家訓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曆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家訓,是一個巨大的傳統文化寶庫。從先秦到明清,我國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有的堪為經典。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警句哲言的凝煉。
  立志之始,在脫習氣。習氣熏人,不醪而醉。……以之讀書,得古人意。以之立身,踞豪傑地。以之事親,所養惟志。以之交友,所合惟義。惟其超越,是以和易。
  ----選自明·王夫之《王夫之集》
  禮雲: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宇宙可臻其極,情性不知其窮。唯少欲知足,為立涯限。
  ----選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選自宋·歐陽修《歐陽永叔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飢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等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選自宋·劉清之《戒子通錄》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闢,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
  ----選自宋·司馬光《家範》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選自明末清初·朱柏廬《朱子家訓》
  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餘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習氣,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選自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後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子,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如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後人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貽後悔。
  ----選自宋·陸游《家翁家訓》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謹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房室清,牆壁凈,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捲束齊,有缺壞,就補之。非聖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選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中新網移動版 船 整理
  (原標題:讀中國古代家訓 看古代人是怎麼教孩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y59oyjc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