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客
  據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國家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探討如何完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要結合公立醫院改革進行,要堅持不增加患者負擔,醫保(基金)可承受,有利於體現醫務人員服務價值,有利於理順醫療服務價格結構關係,應該更多發揮市場機製作用。(4月28日《新京報》)
  既不增加患者負擔,醫保(基金)又可承受,還有利於體現醫務人員服務價值、理順醫療服務價格結構關係——果真如此,公立醫院醫療價格調整的思路無疑值得期待。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能否達到這樣的目的,還值得細細研究和探討。
  首先,經濟的問題,終歸要經濟解決——既要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又要不增加患者負擔,那錢總要有一個出處。事實上,由於財政投入的不足,我國的公立醫療機構是處於“公立民營”的狀態——改善病房條件、更新醫療設備、提高員工待遇,樣樣都要真金白銀,財政支持不足,公立醫院只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在當前情形下,要提高醫護人員的收入,恐怕只有增加醫療機構的效益。增加效益的方法,不外乎兩種,一是增加服務人次,二是提高單人次服務的價格。對於某些社區醫療機構來說,增加服務人次尚可為之;對於那些已經人滿為患的三甲醫院來說,卻是無能為力。如此,增加“單產”必將成為醫院和醫生的不二之選,“不增加患者負擔”也會難上加難。
  其次,能否理順醫療服務的價值取向,恐怕是公立醫療價格調整肩負的重要使命。長期以來,在醫療服務價格中,技術性勞動的價值嚴重偏低。據報道,2010年北京市三甲醫院一、二、三級護理每天收費依次為9元、7元和5元。以北京的物價標準衡量,普通美髮店洗頭15元起,打掃衛生的鐘點工每小時20元,而在醫院的病房內承擔高強度醫療護理工作的護士,其勞動所值最高不過區區9元每天!同樣的情況,體現在醫療過程的方方面面:一臺大型骨科手術,幾位主刀醫生、麻醉師、護士的人工費用,加在一起還趕不上鉚到骨頭上的一顆鈦釘的價格;一位資深醫生基於幾十年從醫經驗的主觀判斷,還不如一個血常規檢查的價值高……因為人的技術不值錢,藥品、耗材和檢查不得不扛起利潤來源的重擔,患者的負擔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成倍增長。
  因此,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要達到預期的目的,必須理順價值取向,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理順政府的價值取向,解決醫療投入的來源問題,只有增加財政對公立醫院的投入,降低其“創收”的壓力和衝動,才可能達到“不增加患者負擔”的目的。二是理順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價值取向,合理體現醫療服務的技術價值,讓醫護人員通過自己的醫療技術獲取相應的經濟價值,促進醫護人員對醫術精益求精,從而有效減少“大處方”、“大檢查”的主觀動因。如何讓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憑自己的醫療技術獲得比較滿意的社會經濟地位,同時讓每一位民眾在醫療服務中支付得起對應的價格,確實非常考驗決策者的智慧。
  (作者是醫療界人士)
  劍客  (原標題:調整公立醫療價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y59oyjc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