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拾級而上,他的手指在嘉陵江索道的滾子鏈上摩挲,一手黑黑的油污。
  “少說也有十年沒來坐了,但還是有感情,每個零件都有感情。”67歲的他,昨天下午帶著我們,到嘉陵江索道北岸塔樓的最上面一層去,面對陡峭鐵梯,他踏得很快。
  “我畫張圖,給你講講索道這根承重繩是怎麼安上去的。”手摸著索道的牽引繩,他掏出了紙和筆。
  他,名叫龍通全,是31年前第一個坐嘉陵江索道過江的人。
  艱難的過江
  “施工繩絕對不能落入水中,一旦下水,根本就拉不起來!”
  時光倒回到1980年底,重慶市政府確定在嘉陵江上建一座索道,運來了原本打算安在攀枝花的那套設備,請來北京起重研究所和長沙有色研究院的專家,施工方是川煤12處,龍通全是川煤12處現場技術負責人。
  34歲的龍通全擔此重任,是因為他長期在華鎣山等地建採煤的運輸索道,有索道修建經驗。
  “嘉陵江索道運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沒生命的煤,而且距離這麼長,安全上需要留心的地方很多。”龍通全說,在山區建一根索道,承重繩很好安,就算是有湖泊在下麵,也可繞到岸邊架繩,但在嘉陵江上架繩子就不同了,這條江是繞不過去的,而且下麵還有大量的棚戶區,要是繩子一斷,洪崖洞和金沙街的弔腳樓將被鋼繩巨大的力量切開。
  龍通全從技術上給我們做瞭解釋:首先要架設一根直徑15.5毫米的鋼繩過江,這根繩子架到對岸後,就是一根施工繩,絞盤攪動這根施工繩,能把與它首尾相連的一根21.5毫米的施工繩拉過江去,再用21.5毫米粗的繩子拉34毫米粗的繩,最後拉一根51毫米粗的繩子過去,這根51毫米粗15噸重的繩子,才是索道最重要的承載繩。
  “我記得,1981年的秋天還在漲大水,把第一根施工繩運到江對岸去,很費力。”龍通全回憶,當天停航,七條船在江面一字排開承載這根施工繩,拖船拖著施工繩在江面一點點向前。
  “繩子絕對不能落入水中,一旦下水,根本就拉不起來!”龍通全說,繩子不入水,這是當時的鐵律。
  為了避免架繩子引起安全事故,當天有800位居民被疏散,大量警力確保繩子下方的棚戶區沒有人,併為每位居民發了乾糧,而這些居民樓的上方全部用腳手架進行了支撐,萬一繩子斷裂,還有腳手架可以抵擋一下。
  第一根繩子過江後,其他的繩子就好辦了,除了承載繩,還有牽引繩、輔助繩和避雷繩,一一需要安裝,都得依賴於施工繩。
  密室的秘密
  “要想知道索道怎麼運轉,跟我到索道這座站房的最下麵去一趟,那裡有秘密。”
  要把一根又重又長的繩子拉直是很費力的,何況牽引繩有15噸,產生的最大拉力有幾十噸重,怎麼才拉得動呢?
  “你看這滾子鏈,索道的承重繩就是在這凹槽裡面不停活動的,承重繩下麵有兩個大重鎚,這個機關就沒有幾個人看到過了。”龍通全對我們說,“要想知道索道究竟是怎麼在運轉,跟著我到索道這座站房的最下麵去一趟。”
  嘉陵江索道靠江一側比進站口一側低很多,從這裡進去,推開一扇黑漆漆的小門,好大兩個懸在空中的圓柱體!感覺像是進了機器人的內部。
  “嘉陵江索道的兩根承重繩,只有一端固定在渝中塔樓裡面,另一端沒有在北岸固定,我們用兩個34噸重的重鎚,弔住這兩根承重繩,索道轎廂移動在空中,處在不同位置,這兩個重鎚的高矮也在發生變化,這能確保索道有足夠的韌性,這比兩端都固定要安全得多。”
  這兩個大圓柱體每個都是空的,空的也有17噸重,那年頭沒有大吊車,運17噸的圓柱體用了一周時間,簡直就是螞蟻搬家,運到位之後,往每個圓柱體裡面又裝了17噸的鐵球,37噸的重量剛好可以讓15噸的承重繩有彈性空間,又不至於太松。
  這個密室里有簡易的刻度,可以看出索道運行時這兩個重鎚的上下浮動。
  密室另一面,還有與另外幾根繩子相關的的重鎚,由於那幾根繩子都只有一兩噸,重鎚都比較輕而小。
  為了防止塔樓在強大的拉力下傾覆,地基打到了這個密室下方5米深處,現澆的混凝土裡面全是鋼筋,延伸到塔樓的最頂端,這是確保索道不會倒下的骨架。
  33年過去了,骨架一樣硬朗,雖然兩座塔樓已舊。
  有洞的轎廂
  “轎廂下麵有一個洞,危急情況下人可以從這個洞順著繩索滑下去逃生。”
  在嘉陵江索道上一走,對這裡的感情就被勾起來了,他又上到站台,摸著滿是灰塵的轎廂。
  轎廂裡面寫著準載人數是29+1,龍通全搖著頭說,嘉陵江索道最初印的是45+1,45是乘客數量,1是操作員,“能承載的最大量大約是115人,現在標註的這個載重量是非常保守的,可能是國家標準有變。”
  指著自己所站的轎廂地板,龍通全說,轎廂下麵有一個洞,危急情況下人可以從這個洞順著繩索滑下去逃生。
  龍通全指著轎廂的頂端說,在承重繩的末端有兩個彈性裝置,就算索道失控,在靠近車站的時候減速失敗,也會被這兩個彈性裝置擋住,不會直接衝擊塔樓。
  “你看那兩個小圓柱體,是註油的,車廂頂部隨時都在給纜繩註油,保持潤滑。”
  對於如何把車廂從地面吊上來,龍通全說,這是相當簡單的事情,幾個滑輪組就搞定了。
  纜繩、重鎚、轎廂都到位了,索道也就建成了。
  活人的試驗
  “那天沒任何事先通知,但大家都希望儘快做載人試驗,我說我當第一個吧。”
  一切就緒,索道轎廂可以開行了,開始用來做試驗的是擬人的沙包,索道車廂裝著沙包前行。
  裝著沙包的索道轎廂在天上來來去去,天天來來去去,吸引了重慶人天天望著,但載人試驗遲遲沒有進行———這下麵是一條江,萬一有個意外,命就沒了,當時全國也沒有任何地方有這種跨江索道,誰能做第一個嘗試的人?
  “那天,沒有任何事先通知,重慶索道辦公室的領導都在,大家都希望儘快做載人試驗,我說,那就我來當第一個吧。”龍通全說,那個時候,也許只有他一個人對這座索道是徹底放心的,“所有技術參數都裝在我心裡,我知道這個索道裝100多個人都沒問題,我不怕。”
  在沒有取沙包的情況下,龍通全上去了,從滄白路方向前往金沙街方向。
  “我一路上都沒有覺得怕,到了對岸,返回時還是我一個人,我覺得很自豪,嘉陵江索道是安全的!”他上去後,施工人員都敢上去了,“旁邊市政協還有人來開後門,想在通車前先嘗試一下坐索道的感覺,他們上去的時候拿著茶杯放在地上,茶杯沒有倒,他們說,在嘉陵江索道上喝茶都沒有問題!”
  載人試驗成功,就等著1982年1月1日通車,這是市政府確定的———給市民1982年元旦的禮物。
  改變的人生
  “全國來重慶考察的人多哦,我每天都在解說,泰山索道是學的我們的技術。”
  通車日,龍通全來到嘉陵江索道北岸,他家就住在江北城。
  “那一天排的那個隊才叫長啊!等幾個小時才能上去,警察來了不少,每一車都有點超載,不過我知道能裝多少人,不怕。”龍通全說,他的老婆帶著孩子也來坐索道了,這場景讓一家人都很興奮。
  嘉陵江索道的火爆持續到春節,重慶人有了一種新玩法,那就是坐索道,1毛錢,玩個夠,那時公交起步票價4分錢。
  “全國來重慶考察的人多哦,我每天都在解說,泰山索道是學的我們的技術。”龍通全說。
  嘉陵江索道獲得了巨大成功,上班族依賴,觀光客喜愛,於是,重慶市決定在長江上再建一座更長的索道。
  1986年,長江索道興建時,龍通全是長江索道建設總指揮,他的經驗讓這座更難建的索道有了定心丸。
  “嘉陵江索道740米長,承載繩51毫米粗,15噸重,長江索道1176米長,承載繩54毫米粗,25噸重。”龍通全如數家珍,“長江索道最困難的,是採用了雙牽引繩,以確保受力安全,索道下麵的居民區密集,還有高壓電線,索道放繩離近了要閃火花,施工難度大。”
  1987年10月,長江索道開放,重慶兩江四岸都有了索道相連。
  因為在索道建設上的突出成績,龍通全成為川煤12處處長,企業改製後成了公司一把手,後來退居二線,在一家開發企業擔任要職。
  得知昨天我們要去找他,龍通全專門帶來了三本與索道有關的獲獎證書,其中一本是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開始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我覺得千廝門大橋在設計上是能繞開嘉陵江索道南站的,現在木已成舟。”站在嘉陵江索道的北站,他看著來現場拆除的工人,看著百米外的千廝門大橋,一聲嘆息。
  2011年2月28日,嘉陵江索道停運那天,龍通全的妹妹邀約他一起去最後坐一次。
  他沒去。
  重慶晨報首席記者 凃源
  嘉陵江索道拆除
  龍通全來到嘉陵江索道北岸,深情地撫摸即將進入博物館的索道轎廂。
  龍通全向本報記者講解懸索張力自動調節的裝置,他身後的兩個鋼球籠每個重達37噸。
  本版圖/重慶晨報記者 胡傑 攝
  徵集嘉陵江索道
  老照片和老故事
  每個重慶人,或許都有一段和嘉陵江索道的老故事。本報現徵集大家和嘉陵江索道之間的老照片、老故事。老照片可發到新聞部郵箱cqcbxwb_2006@163.com,也可@重慶晨報新浪和騰訊微博,重慶晨報和重慶晨網將擇優刊登。老故事可附在照片的文字說明上,或在微博@重慶晨報時展現,也可致電966966。
  龍通全
  性別:男
  年齡:67歲
  身份:
  1980年底,重慶市政府確定在嘉陵江上建一座索道,34歲的龍通全擔任技術負責人。  (原標題:嘉陵江索道 他第一個坐過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y59oyjc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